青海探究牦牛寄生虫病低残留防治 保证绿色畜产品输出
中新网西宁10月26日电 题:青海探究牦牛寄生虫病低残留防治 保证绿色畜产品输出\n\n 作者 祁增蓓\n\n 牦牛是青藏高原及毗连区域经自然界严峻挑选和本身习惯而构成的一种特有牛种,是其它畜种无法代替的我国高原特征生物资源。我国是世界上牦牛饲养量最多的国家,牦牛存栏量占世界的90%以上,超越1600多万头(2021年),其间职业统计数据青海省存栏596.88万头,占全国牦牛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居全国榜首。\n\n 青海大学(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高原动物寄生虫病研讨室主任,研讨员蔡进忠介绍,青藏高原海进步、空气稀薄、冰冷、牧草生长期短、枯草期长,但牦牛对高寒生态条件习惯性极强,和当地公民的出产、日子息息相关,是高寒草地畜牧业经济的重要支柱。\n\n 放牧牲畜寄生虫病的感染和损害是世界性问题。在青藏高原牧区,因为牦牛依靠天然牧场终年放牧饲养,加之牧场超载问题遍及,重复使用有限的牧场资源,易受寄生虫的侵袭。蔡进忠介绍,青藏高原区域野生动物资源丰富,许多野生食草动物、食肉动物的栖息地是牦牛的放牧牧场,存在许多寄生虫病在牲畜与野生动物间传达的危险。\n\n\n\n材料图为研讨团队在达日县查看牛背部皮蝇幼虫感染状况。 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供图\n\n 2012年起,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与我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等单位协作,针对青藏高原牦牛放牧管理方式及出产特色,在青海省青南高原区域、环湖牧区、祁连山地、柴达木区域展开了牦牛寄生虫病流行病学和防治技能研讨。\n\n 查询显现,线虫病和虱、蜱、蝇、螨等体外寄生虫病是这些区域牦牛常见多发的寄生虫病。“牦牛感染寄生虫病后,会形成牦牛生长发育缓慢,产肉、产奶、产绒等出产功能下降,还会导致冬春季枯草期牦牛衰弱逝世和秋季犊牛逝世,对草原牦牛饲养业形成了严重丢失。”蔡进忠说。\n\n “现在,使用药物定时驱虫是防治牲畜寄生虫病最为有用的手法。”蔡进忠告知记者,因为受生物性、社会性、技能性等多种要素的影响,常用兽用驱虫药的口服、打针剂型在青海高寒牧区的实践使用中有着许多坏处,还存在药物残留、环境安全等问题。\n\n\n\n材料图为研讨团队在青南高原区域展开了牦牛寄生虫病流行病学和防治技能研讨。 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供图\n\n 蔡进忠说:“青海省具有出产绿色畜产品和开展有机畜牧业的优势条件,但怎么树立牦牛等放牧牲畜寄生虫病绿色防治技能或高效低残留防治技能是当时面对的新课题,对保证绿色畜产品出产具有重要意义。”\n\n 几年来,研讨团队树立了“牦牛首要寄生虫病高效低残留防治新技能”,经过药物新制剂配方挑选及出产工艺研讨,研发了埃普利诺菌素浇泼剂,处理了打针剂和口服制剂在实践使用中给药不方便,费工费时等难题,减轻了劳动强度和药物糟蹋,进步了药物效果和用药安全性。\n\n\n\n材料图为研讨团队进行实验室寄生虫分类判定。 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供图\n\n 蔡进忠表明,现在引荐剂量使用后,牦牛乳、肌肉与脂肪组织无需休药期或主张休药期为1天,药物残留量契合欧盟规则(EU)、世界食物法典委员会(CAC)规则的规范,防治牦牛线虫病与外寄生虫病已达高效、安全、低残留,适用于当时牦牛健康绿色饲养中的寄生虫病防治,为绿色有机输出地建造供给了技能支撑,有宽广的推广使用远景。\n\n\n\n材料图为研讨团队进行样本查看。 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供图\n\n 到现在,该研讨成果已在青海省各县市合计100多万头牦牛寄生虫病防治中进行演示推广使用,查看防治效果达95.8%以上,年少牦牛成活率进步2.3至2.6个百分点,在冬春季枯草期每头成年牦牛均匀削减体重丢失5.76至6.83公斤。(完)【修改:邵婉云】